中心供氧系统厂家
电话:186-2808-6789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标准(GBT12130-2005)

发布时间:2023-10-10 12:16:34 作者: BOB.COM

  氧舱舱内外均应设置机械式快速开启的应急排气阀,并配以红色警示标记和标示应急排气阀手柄开、关方向的标记。单人氧舱允许仅在舱外设置应急排气阀。舱外应急排气阀应设置在控制台附近。应急卸压时,氧舱各舱室从最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降至

  5.3.6配有遥控操舱和(或)自动操舱的气动或电动调节阀门的氧舱,还应在控制台上配置手动操作机械阀门。

  5.3.8氧舱舱内进气口与排气口应有效隔离,避免气体短路;舱内进气口应设有消声器,舱内供气时的噪声应不大于65dB(A)。

  5.3.9供气系统消声器应采用GB50222一1995中规定的A级材料制造。

  5.3.10供、排气系统管路垫片应采用非石棉类材料。空气过滤器出口至氧舱舱内的供气管路及其管路连接件应采用紫铜或不锈钢材料质地,阀件应选用铜质或不锈钢材质。

  5.3.11.1供气系统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为最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的1.5倍~2.0倍,精度不低于1.6级。

  5.3.11.2控制台上对应于每一个舱室应配置2只指示舱内压力的压力表,2只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一致,精度分别为0.4级和不低于1.6级。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为最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的1.5倍~2.0倍,并在最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处标有红线。

  5.4.1供氧系统应由瓶装医用氧气、液态氧槽或能稳定供氧的其他氧气源、指示仪表及控制阀门、吸排氧装置等组成。采用瓶装氧气的多人氧舱应设置氧气汇流排。

  5.4.2供排氧系统的管路材料应采用紫铜或不锈钢材料质地,阀件应选用铜质和不锈钢材料质地。单人氧舱供、排氧系统的管路也可采用无毒抗氧化的软管,软管材料宜选用尼龙、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或橡胶。管系密封垫片应采用铜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

  5.4.4氧舱控制台上应设置氧源压力表及供氧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6级。压力表的最大量程应为最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的1.5倍~2.0倍。

  5.4.5氧源经减压后输入舱内的供氧压力应高于工作舱压0.4MPa~0.7MPa。当舱内满员同时吸氧时,供氧压降应不大于0.1MPa。

  5.4.7舱内设有急救吸氧装具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应配置截止阀,舱内应配置氧气流量计。

  5.4.8带有普通吸氧装具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则应配备吸氧动态显示仪或对每位患者配备氧气流量计。

  5.4.9患者呼出的废氧应通过排氧管路接至室外,排氧口应高出地面3m以上。舱内排氧管不与舱内连通时,吸氧装具与排氧管路之间,应设置截止阀。

  5.4.11氧舱每个治疗舱室应在控制台上配置不少于1台带有记录仪,且示值误差不大于±3%的测氧仪。电化学式测氧仪的氧传感器寿命应不低于1年。

  5.4.12舱内氧浓度越限时,测氧仪应同时发出声、光2种信号报警,其报警误差不应超出±1%。

  5.4.13测氧仪采样口应分别与舱室和定标气体(或大气)连通。舱内取样口应设在舱室任意一侧的中下部,并伸出装饰板外,采样口应采取比较有效保护的方法,防止污物堵塞。采样流量计的量程应符合测氧仪对采样流量的要求。

  5.5.1氧舱每个舱室应在控制台上配置舱内温度监视仪表,温度仪表示值误差不大于±2℃。温度传感器应置于舱室两侧的中部装饰板外.并设置防护罩。

  5.5.2氧舱治疗舱应设置空调系统,空调控制部分应安装在控制台上。空调系统的电机应设置在舱外。舱内温度值应控制在18℃~26℃范围内,气温变化率应不大于3℃/min。

  5.5.3氧舱在最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下,空调系统的电机应满足:在标称电压的90%时能启动;在标称电压的110%时不过载。空调系统的电机应配备相应的短路及过载保护装置。

  5.6.1氧舱照明应采用冷光源外照明,舱内平均照度应不小于60lx,多人氧舱照度不均匀度应不大于60%。

  5.6.2氧舱控制台与各舱室之间应配置双工对讲通讯系统和应急呼叫装置。应急呼叫装置的舱内按钮应采用无电气触点式按钮,在控制台上应设置声光信号发生装置,在按动舱内按钮时应持续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声光信号应只能由操作人员在控制台上切断。